理学的传播思想浅探

时间:2022-12-08 14:30: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北宋统一,结束了晚唐以来分裂割据、战乱频仍的局面,建立了一个相对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但在统治思想上,北宋仍延袭了自唐以来的三教并立政策,儒、释、道相抗衡。思想上的纷争与当时的政治形势不相适应,这就要求思想家们糅合儒、释、道三家学说,建构一个与统一的中央集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宋明理学应运而生。在创立之初屡遭打击、压制的理学,到南宋时期上升为官方统治思想,其扎实、有效的学术传播活动,促进了理学被官方以及学术界的接受和认可。

关键词:理学传播教育礼仪文化建设

一、引言

长期以来,中国传统文化都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并影响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儒学的发展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先秦时期百家争鸣。汉代独尊儒术。汉代而后,呈现儒、释、道三足鼎立。至宋代,儒学发展为理学,又恢复了一家独大的地位,这和理学家们对理学的成功传播有很大的关系。对于理学的传播,理学家们并没有现代传播学的概念作为指导,但他们也并不是完全盲目、或纯粹自发地传播理学,而是在传播过程中,不断地思考,结合扎实、有效的传播活动,使理学作为儒学的新的形态,一家独大。

二、理学传播思想的概念

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或者说,传播学是研究人类如何运用符号进行社会信息交流的学科。

本文对宋明理学的传播思想所做的研究,与现代意义上的传播学有很大的差异。笔者所说的理学传播思想是对理学的传播所作的思考。这里的“传播”,是对理学的传播,而不是现代传播学所研究的一般的传播。古人谈论传播,大部分是关于特定内容的传播。他们对自己关于特定信息的传播活动也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古人的思考和研究虽未达到现代传播学的专门性、系统性和科学水平,但对于现代传播活动和现代传播学研究却不能说没有借鉴价值和历史文化背景的意义。

三、广泛传播理学是理学的题中应有之义一理学家对广泛传播理学的义务担当意识和对广泛传播理学的可能性依据的思考

2.1传播理学是理学家的义务

在理学中,“理”这个观念,不仅是对世界的本质和人的本质的一种客观的思考和理解,而且是对世界和人生的一种主张。理学认为,理是有作用的,它有使世界和人生合理化的力量。理既以自发的方式规定着物性,又通过人类对它的觉知来自觉实现它对事物的规范。然而人对理的觉知程度和先后却是不相同的。按照理学的理论,皈依理学的理学家们,不仅要自己自觉地遵循理的规范,他还应该以先觉觉后觉,让更多的人乃至所有的人都能觉知此理,遵循此理。换句话说,传播理学是理学的要求,是理的要求。

理学家认为,“理则天下只是一个理,故推至四海而准,须是质诸天地,考诸三王不易之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这是从客观立场上来说,如果转换成主观态度,理学家有责任有义务把理推行于天下,使天下之人都服从理,都知晓理,这实际上表现了理学家对理学传播的担当意识。

2.2广泛传播儒学是儒家弘扬正道、灭熄邪说的要求,是儒与佛道争夺文化阵地的需要

理学是传统儒学在宋明时代的发展形态。先秦儒家从诞生时起,就处于百家争鸣的思想环境中。汉代以后,又处于儒、释、道三大家争衡状态。唐宋以前,儒学认为思想学术是社会上层的事,所以儒学与其他学术思想的斗争是在社会上层开展的。由于佛教向社会下层的传播,教育向下层的发展,士阶层的平民化和礼乐生活在平民中的发展等原因,唐宋以后儒学逐步进入平民社会,儒学与释、道的斗争,也在全社会范围内展开。在思想斗争中,在文化阵地的争夺中,儒学认为只有自己主张的是正道,而其他各家都是邪说。因而弘扬正道、灭熄邪说,便成为儒学的一个重要思想。

与儒学思想相对贫乏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佛、道二家经过了隋唐以来三、四百年的发展,在本体论、心性论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严重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就佛教而言,天台宗、华严宗、禅宗等在唐代有很大的发展,它们精深的思辩水平使不少知识分子为之折服,在老百姓和知识界影响较大。就道教而言,它把佛教的思辩方法与老庄哲学的内容结合起来,实现了自身的思辩化、哲理化,同样对儒学的正统地位构成了极大挑战。

儒、佛、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不同派别,三家都力图使自己在现实中占据主导地位以求生存和发展,因而都有强烈的学派道统意识。从规范和改良社会现实的角度来说,理学家们普遍认为只有儒学才能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希图由混乱走向规范而建立新秩序的需要,因此把佛老辟为邪说,把儒学作为放之四海皆准的规范而大力传播。儒家文化发展的动力,不仅来自社会的需要,而且来自于与佛、道二家的义理与形而上学思辨成果所积累起来的内容的挑战。

北宋儒者受韩愈影响,多以卫道者自居,力辟佛老。例如,“宋初三先生”认为佛老盛行是儒者之辱,号召儒者鸣鼓而攻之。孙复说:“矧以夷狄诸子之法乱我圣人之教,其为辱也大矣。”三先生充分认识到佛道思想对北宋王朝封建统治的危害,本着对国家民族负责任的态度,从思想上对佛、道发起了攻击,并通过创建书院来宣扬儒家思想,目的就是要恢复儒家道统、打击佛老异道,以振兴儒学。三先生复兴儒学的思想和实践为后来的理学思想家提供了借鉴。

宋明理学家大多以辟佛老、辨异端、弘扬圣人之道为文化使命,“谓孟子没而圣学不传,以兴起斯文为己任。”只有兴起圣学,才能学作圣人。王夫之指出“羯胡主中国而政毁,浮屠流东土而教乱。”理学辟佛,是民族文化思想精神的自省。正是由于理学家的这种自觉自省,从而建构了有别于佛老的新儒学的理论形态——理学。同时理学家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秉承将理学推行天下的担当意识,着力于对理学理论的完善和传播,力图压倒佛老,占领更多的思想阵地。

佛教提倡灵魂不灭、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等说教,引导人们逆来顺受,安心现状。对于陷于水深火热而看不到出路的广大百姓,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对于地主官僚,这种廉价进入天堂的方法,也可以使他们空虚的灵魂得到寄托,因此,佛教在唐朝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得以广泛流传。

推荐访问:理学 传播 思想